在网络上,曾经有一个“A4纸上看人生”的热门帖子:以75岁的平均年龄计算,人生不过短短900个月,用一个30✕30的表格来呈现,一张A4纸就足够了。人生在世,须用知识让自己变得聪明,更要用道德修养让自己变得高尚,把自己修养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古时候有一种“功过格”,就是在一张纸上划许多格子,每天12时辰,一时辰一格,共有12格,每天使用一张。要求人在睡觉之前,静坐思过,做错了事,就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黑点;如果做了善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督促自己填好小格,不出大格。这是古人检身自律、修炼道德的宝贵经验,充满了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值得我们认真体味和借鉴。新时代革命军人更应深谙加强道德建设对于强国强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在道德修养上追求更高要求更严,用道德支撑起军人的脊梁,在人生的每一个“方格”里填好道德,方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人生“方格”里填好道德,就要坚持“学”以养德。读书学习不仅可以开启心智、增长本领,而且可以培育道德情操,使灵魂高尚而洁净。书中深刻的哲理、感人的故事,能够把人带入一个充满美感、智慧、高尚的精神世界,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的追求,自觉排除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雷锋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进而深刻懂得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人生哲理,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人生丰碑。要想成为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就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学习中塑形铸魂,永葆信仰坚定和道德纯洁。
人生“方格”里填好道德,就要坚持“齐”以养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修身养德的有效方法。南宋诗人陆游诗云:“名山如高人,岂可久不见?”生活中的“高人”,不仅需要经常见,而且需要将其作为一面明镜,经常对照才行。雷锋、李向群、张富清、杜富国等英模典型,都是道德修养的表率。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行犹如一座座挺拔的山峰,我们应时时仰视他们、学习他们,见贤思齐,自觉与高尚为伍,与文明同行,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方向迈进。“见贤思齐”与“见不贤而内自省”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在于激励,后者在于警示。对于那些不贤之人、不贤之事,应引以为戒,提升自己的鉴别力和抵制力,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
人生“方格”里填好道德,就要坚持“改”以养德。大凡成功者,往往能常怀“检身若不及”的自律之心,时时检点自己,督促纠错改过。那些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在春风得意时被成功迷住了双眼,在人生有错时不思过改错,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看看榜样的力量,会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1937年,贺龙在延安开会时旱烟叶用光了,警卫员叫后勤人员买了一些送来。当贺龙得知自己生活费已用光,烟叶是用公款购买的时,沉痛地说:“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事后两个月,他每餐减油减菜甚至不吃菜,从生活费中省出钱把一斤半烟叶款如数还清。如此这般把过错放大看,并痛下决心弥补过错,让人顿生敬佩之情,不由得在心里赞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人生“方格”里填好道德,就要坚持“恒”以养德。当年,受到徐向前元帅等题词赞誉的海军“学雷锋标兵”刘德全,生前在军内外作报告3000余场。一次报告会后,一名大学生致信给他:“假如10年、20年之后,以至终生仍有学雷锋的事迹出现在您身上,标兵的称号您才当之无愧!”此话掷地有声,不仅是一个善意者对先进模范人物的期许,也道出了一个在人生旅途中需要经常回答的课题。伟人有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和考验,能否始终保持信仰的坚定和道德的纯洁,能否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是每个人都绕不过的人生必答题。只有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那样,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不因诱惑而失德,不因名利而失节,对党和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永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本色。